微信扫一扫
导读及目录
郑国茂《舜帝之谜》
《舜帝之谜》导读资料
作者: 郑国茂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3月
出版社点评:
本书是目前国内研究舜帝生平、思想、文化及其对后世影响最为全面、系统的史学专著。从舜帝的生平、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作者涉取的资料丰富。分类科学,行文通俗易懂,既适合专家学者研讨,又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序一
序二
目 录
一、舜帝生平
(一)孝感天地
1、 舜帝是三皇五帝之一
2、 舜帝与唐尧
3、 舜帝与凤凰
4、 舜帝的称谓
5、 舜帝故里
6、 虞舜成家前的家庭情况
7、 关于舜耕历山
8、 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的人格魅力
9、 舜帝与五弦琴
10、唐尧为什么器重虞舜?
11、关于唐尧访舜的传说与史实
12、关于虞舜修廪遭焚
13、关于虞舜淘井遇陷
14、为什么称舜帝为孝祖?
(二)德治九州
1、 国家形成的时间问题
2、 上古时期“五典之教”的内涵
3、 虞舜所任官职的称谓
4、 舜帝惩治“四凶”
5、 共工治水与鲧治水
6、 殛鲧于羽山的原因
7、 关于摄政帝
8、 五年巡狩之制的建立
9、 舜帝统一朝觐礼仪
10、舜帝如何强化对国家的控制与管理
11、舜帝对国家刑法的整治
12、舜帝抚慰三苗
13、舜践帝位问题
14、大禹治水
15、大禹为什么能治水成功?
16、舜践帝位后的选贤任能
17、关于《韶乐》
18、舜帝在重教化方面的建树
19、舜帝所倡导的“九德”
20、舜帝在民族大统一方面的贡献
21、舜帝在完备国家机制方面的贡献
22、为什么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三)南巡苍梧
1、 舜帝荐禹于天
2、 《卿云歌》
3、 舜帝南巡的传说故事
4、 舜帝南巡的史实
5、 佐证舜帝南巡而崩葬九嶷山的文物考古成果
6、 舜帝南巡的动因
7、 《南风歌》
8、 舜帝最后的一次南巡商均是否相随?
二、舜陵考证
1、历朝历代对九嶷山舜帝陵庙的修葺
2、历朝历代对九嶷山舜帝陵的祭祀
3、关于九嶷山舜帝陵的陵墓
4、重新修复九嶷山舜帝陵的必要性
5、修复后的九嶷山舜帝陵的状貌
6、近年对九嶷山舜帝陵的祭祀活动
7、 2005年湖南省政府公祭舜帝陵
8、 近几年九嶷山祭舜的有关祭文
9、 《尚书》中关于舜的记载的可靠性信
10、《山海经》怎样论述舜帝的葬所
11、《史记》怎样论述舜帝的葬所
12、九疑山舜帝陵中的古代祭碑
13、关于《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的解读
14、鸣条在那里?
15、九嶷山之外其它舜帝陵的真伪
三、舜德流芳
1、孔子与孟子对舜帝的评价
2、 诸子十家对舜帝的评价
3、 舜文化的定义
4、 舜文化的基本内涵
5、 舜帝精神的内核
6、 研究和弘扬舜文化的意义
7、 唐宋状元李郃、乐雷发与舜文化
8、 九嶷山民风与舜文化
9、 舜帝“禅让”的历史意义
10、现代舜裔姓氏状况
11、关于“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
12、甲申年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九嶷山祭舜
13、“舜帝文化万里行”活动
四、舜史链接
1、关于图腾?
2、有虞氏图腾的演变
3、龙与龙图腾
4、舜帝对凤凰的崇拜
5、关于“华夏”的称谓
6、上古时代九州四海的含义
7、关于“璇玑玉衡”
8、古时的天地四时与职官
9、中国历史上的“三皇”
10、上古时代的五帝
11、关于三皇五帝时代的历史
序一(李学勤)
--------------------------------------------------------------------------------
郑国茂《舜帝之谜》
序一
湖南永州郑国茂先生著成《舜帝之谜》一书,向读者介绍典籍中有关虞舜生平事迹的记载,论述宁远九嶷山舜陵、舜庙的价值,对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蒙再三约嘱,在这里写几句话,也是向大家请教之意。
司马迁撰《史记》,以《五帝本纪》居首,而于尧、舜所述尤详。其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九嶷舜陵,在今宁远县东南。而今永州市一带,自秦即称零陵,传说久远,显有典据。
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发现的大量帛书中间,有《地形图》。在这幅汉初地图的九嶷山位置旁边,明确标注有“虞舜”二字。这和《史记》所载舜葬九嶷之说,刚好互相印证。2002年,新出现的西周中期后段青铜器遂公盨(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盨铭开头叙述大禹治水,与《尚书》、《史记》舜时史事相合,而且在强调“德治”一点上,也同“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呼应。遂国本为舜的后裔,《左传》有“寘德于遂,遂世守之”的记载。这些都使人们增加了对虞舜研究的兴趣。
《史记》讲的五帝时代,属于我国的古史传说时期。司马迁是非常重视传说的,他说:“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者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他不仅征引传世文献,也同样注意民间世代口传的传说。这样的探索途径,在今天也还是值得取法的。
古史传说时期,是古史的开端,是古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这一时期,和世界其它古代文明国家的情况一样,是充满神话色彩的,这是先民的认识记忆使然,符合历史演进的规律。但是也正因为这种特性,学术界对于怎样看待和研究古史传说时期,总是有着不同看法。今年是著名的《古史辨》开始出版的80周年,当时进行的一系列有深远意义的讨论,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1925年,王国维先生在《古史新证》讲义里说:“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之中固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之中,也往往有史实为之素地,二者不易区别,此世界各国之所同也。”他随之提出“二重证据法”,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以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互相结合论证。随后,李济先生更强调通过考古学进行古史重建。几十年来,中国考古学的辉煌成果,及其对古史研究的贡献,是世人共知的。
尽管如此,古史传说本身的研究,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不少学者于此有深刻论析。例如,1943年,尹达先生在延安印行的《中国原始社会》,书中专辟《从古代传说中所见到的中国原始社会》一编,指出“传说里正含有不少中国原始社会的事实,它传演下来的基本骨干正合于社会发展的规律。”尹达先生的这个观点直到晚年没有改变,见他1983年为《史前研究》撰写的《衷心的愿望》。
也是在1943年,徐炳昶(旭生)先生出版了《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有《我们怎样来治传说时代的历史》专章,详细论说了通过传说材料探索古史的问题。1947年,他又同苏秉琦先生合作《试论传说材料的整理与传说时代的研究》,该论文发表在《史学集刊》第5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于1960年出了增订本,迄今仍为研究这方面的学者所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尤其是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成为学术界一大热点。怎样深入探讨古史传说,从而认识文明的形成与早期发展历程,是很有关键意义的课题。无怪乎有关方法论的讨论,在报刊等方面又趋盛行。
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古史传说还有另一重或许是更重要的意义。尧、舜以上的古史,源自远古先民,世代绵远传流的种种传说,不仅记述了人们记忆中的事迹功业,也寄寓着民族的理想和精神。我们纪念崇敬虞舜,正是要从文献记述的舜的生平业迹,探索体会中国文明的优秀传统,增进民族的自尊自信。
《舜帝之谜》是一本知识性、资料性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让大家了解虞舜及有关文化问题的普及读物,相信会在读者中受到欢迎。
李学勤
2006年8月20日
李学勤,男,1933年3月生于北京。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等多所外国名校的客座教授及国内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
李学勤教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他是战国文字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主持和参加过马王堆汉墓帛书、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云梦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的整理,在上述简帛以及长沙楚帛书、包山楚简、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楚简的研究中,以及在甲骨学、青铜器研究鉴定等方面,都作出过令人瞩目的贡献,是国内外学界公认的简帛研究权威。著有《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张家山汉墓竹简》(文物出版社,2001年)、《重写学术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中国古史寻证》(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中国古代文明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多种。近年由他主持的重大科研项目有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等。
五、帝舜之谜
1、全国为什么会有二十一个历山?
2、瞽叟为什么要杀舜?
3、有庳在哪里?
4、舜帝到底寿诞几何?
5、娥皇、女英与九嶷山
6、对于舜帝传说故事的理解
7、炎帝、黄帝、舜帝的祭祀活动是从何时开始的?
8、虞舜是否是黄帝的后裔?
9、虞舜一生的活动地域
六、名人与九嶷山
1、“九嶷山”与“九疑山”
2、屈原与九嶷山
3、徐霞客游九嶷山
4、毛泽东的九嶷山友人
5、古今名人的九嶷山情结
6、江泽民题写“九嶷山舜帝陵”
7、九嶷山与舜帝陵
8、 关于九嶷山舜帝陵基金会
序二(陈守仁)
--------------------------------------------------------------------------------
郑国茂《舜帝之谜》
序 二
陳守仁
舜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作為傳統道德文化的鼻祖,他的“孝悌”行為,他的“德治”思想,他的“天地人和”理念,尤其受海外華人華裔的敬仰與推崇。完全可以這樣說:世界各地,哪里有華人,哪里就有舜文化的存在!
我受世界舜裔推舉,得以擔任“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常務委員會主席。在參加最近幾年在臺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以及河南長葛、福建晉江一年一度的世界舜裔宗親國際大會的時候,目睹規模一屆比一屆大,規格一屆比一屆高的盛況,感慨萬千!我感覺自己融化在了分佈在世界各地的舜裔那種至孝篤親、承傳孝道、發揚祖訓、團結宗親的摯愛情感之中;融化在了分佈在世界各地的舜裔宗親那種聯絡宗誼、促進商貿、謀求發展、世界大同的熱切追求之中。每當這時,我就真真切切地感覺到了自己肩頭擔子的份量,也發乎情順乎理的產生了作為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主席及榮譽主席時應該怎樣協助引領舜裔為民族繁榮,國家強盛,祖國統一而工作的深深思考。
一種歷史責任感,促使我在1998年親自組織並參加了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常委會成員赴河南長葛考察;1999年,我組織並參加了常委會赴福建晉江的考察;2003年,我又親自與副主席陳來金等赴廣東東莞考察;2004年,我與部分常委訪問河南鄭州、新鄭、長葛、許昌、濮陽。多次親赴國內考察;結合以前部分常委和舜裔對山西運城鳴條崗和湖南永州九嶷山的考察與研究,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的全體常務委員對舜帝出生于河南濮陽瑕邱崩葬於湖南寧遠縣九嶷山至信不疑。因此,在2004年4月9日,我與常委會副主席陳來金、陳捷中為河南濮陽瑕邱《舜帝故里》揭碑,並率宗親在瑕邱古籍舜帝祠前進行祭祀儀式,還為舜帝宮奠基;同年9月25日,《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在湖南九嶷山舉行甲申年公祭舜帝陵大典,我率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的常委們共同主祭,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香港、臺灣以及國內福建、廣東等地舜裔宗親參祭。
參加一系列的有關舜帝、舜文化的考察、祭祀活動後,更進一步認識了研究、弘揚舜帝精神與舜文化意義十分重大。
周永亮、鄭國茂兩位先生懷著對中華民族始祖舜帝的摯愛真情,多年來至力於舜帝與舜文化的研究,為查閱有關史籍,為考察舜帝跡蹤,足跡遍佈神州大地乃至東、南亞。鑒於對舜帝和舜文化的研究屬於斷代史範疇,由於歷史的原因,資料收集十分困難。但是作者想方設法收集到了有關舜帝的大量史籍資料以及相關研究資料。歷盡長時間的研究,完成了《舜帝百問》的寫作。全書對舜帝生平、舜帝陵、舜文化的價值和意義等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以及一些疑義問題作了令人滿意的解答;而且,對某一問題的研究和解答十分具有可靠性和說服力,具有很強的學術價值。
泱泱華夏,民族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華夏民族,自古十分看重血緣親情;華夏文化,自古就有著極為強大的凝聚作用。無論是在國內為民族生存和振興努力奮鬥,或是在海外艱苦創業而漂泊沉浮,都對本民族有著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有著一種深深的眷戀,都不會忘記民族之根。正如此,海外華人近年來回祖國大陸尋根問祖形成熱潮。對於舜帝這樣一個對於華夏文明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中華民族始祖,海外華人華裔與之更多了一層“血濃於水”難割難捨的骨肉深情。從這個意義上說來,《舜帝百問》不失為世界舜裔宗親深入瞭解舜帝,研究舜帝文化,弘揚舜帝精神,進而凝聚、粘合民族情感的一本好書。
陈守仁
2006年6月于香港
长按三秒识别关注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展示家族的辉煌历史 助于激励子孙继往开来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