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陕渑姚氏族谱》序
礼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必修谱。谱牒之于敦宗睦族,其意义甚大。今值《陕渑姚氏族谱》即将付梓,学谋宗亲请我作序,我与陕渑姚氏同宗共祖,近年来较多接触学谋君,其人热心我姚氏文化之研究,且富于活动组织能力。故而姚姓之文化研究风生水起,在河南这一姓氏渊薮中光耀中原、独树一帜。于是,欣然允其所请,权为弁言如下。
中国有博大精深的姓氏文化,河南更是姓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中州腹地,山川毓秀,豫西陕郡,挺生人杰,吾祖姚崇公从陕郡走出,光大姚门。后裔至姚宽公又回迁陕郡,再创基业,瓜瓞绵绵,前此族谱已是七修。学谋等乃绳继祖武,再续前谱。一览之下,深有感触,虽称续谱,实为新创。我感到其特色有四个方面:
一是显明了时代之特色。我宽公之裔居陕渑已历多世,前此之七修谱,皆能绍述祖志,续谱不辍,尤其乱世之谱,至为难修,先辈之毅力,可见一斑。谱中虽偶有断线,整体得以不绝如缕。今之八谱再次续修,非赖族人之劲推,群策群力,众志成城,则难以成书。今之成谱,不仅完美补缀了族谱世系,而且增加了人物篇等,除褒扬先祖的佳行懿德外,还录入现当代为国家建立和建设做出贡献的族贤事迹及女儿和媳妇等方面的资料,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男女平等的时代特色,可谓与时俱进。
二是体现了史乘的特点。过去史学界只重视国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国家十分重视对谱牒的研究,国家图书馆等机构设有家谱文献中心。国史、方志、谱牒成为历史的三载体,族谱编修相应也必须提升一个高度。前之创谱,多是仅系世代,诸谱亦步亦趋,沿多革少,虽明于昭穆世系,却略于人物文献,以致先祖之事迹湮没不彰、先世之史料阙略不存,我陕渑姚氏族谱虽录有部分文献,但总体来说,还没有突破前谱内容单一的窠臼。而兹第八谱则洋洋大观:既详明了作为族谱基础的世系,又充实了源流、遗迹、艺文等史料,更增加了人物史实,未尽之处还以附录体现,真正是面面俱到、内容齐全。
三是修正了前谱的错误。修谱因为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和从事人员水平等问题,一般多有大大小小的各种错误。多数族谱在编修时,对于前谱之误,或因人力不够未能改正错误,或因水平所限不能发现错误,或是人事问题牵扯不愿更正错误。诸如此类,造成族谱整体水平局限。兹次修谱,除了史料不足存疑之处外,尽量本着唯物辩证的修史原则,依据掌握的各方面史料,给予修订完善,使族谱更加翔实可信。
四是展示了独特的姓氏文化。我们姚姓,舜帝名列五帝之一,其行事列入二十四孝之首。姚姓后人均以忠孝为本、耕读传家。历朝历代,姚姓人才代不乏人。至唐代贤相姚崇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大政治家,更是我们姚姓之光荣和骄傲。当今之世,姚氏子孙,行出百途,俊杰人物,不断涌现。凡有姚姓活动的地方都留下诸多的遗迹或著作,值得后世效法或纪念。林林总总,在族谱之中,多有反映。综合一起,全面展示了独特的姚氏文化。
修谱作用除和睦宗族外,还兼有教化作用。凡我族人,均要谨守道德规范。首先要热爱祖国,爱我中华,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技术,奋发图强,报效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二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三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勤从政、办事公道、公平公正、见义勇为、对群众负责,为社会做贡献;四要建设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做到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忠孝之思,锡类不匮。谱牒之修,惠及后世。我相信,《陕渑姚氏族谱》的修成,必将会给姚族文化的传承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提高族人的素质,亦将发挥激励作用。我衷心地祝愿,姚姓族人工作奋发向上,生活幸福美满;姚姓文化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宣业公四十世裔孙姚如学
公元二〇一四年九月于郑州
(作者姚如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第七届、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副主席,中共十四大代表。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陕渑姚氏族谱》后记
《陕渑姚氏族谱》自二〇一二年启动重修以来,历经三个春秋,在全族俊贤辛勤耕耘下,众手成谱,即将杀青付梓。回忆修谱的历程,心潮澎湃,感慨良多!
族谱是一个家族历史的记录,是一个家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家族孝道的体现,是一个家族团结的象征。古人把族谱作用概括为:尊祖敬宗,敦亲睦族,孝悌友爱,承前启后。伟人孙中山云:族谱可以使“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民族的大团结”,周恩来则进一步说:“研究家谱、族谱,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爱家、爱家乡是爱国的起点。”当今,国家更是把研究家谱文化当作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提出家国同构,凝聚人心,修齐治平,众志成城,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我族自元朝以来,代有族贤续谱,故吾族源流清晰,支脉有序。虽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续谱中断,然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姚韶公、正己公等倡议、运作,分别于一九八八年、二〇〇〇年得以两次承续族谱,二公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努力,就不会有今天成谱的基础。然而,一则限于当时人力、财力等客观条件因素,从族谱内容到印刷文本,均有不少缺憾;二则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速,许多宗亲背乡离井,离开农村族聚之地,融入现代城市,原定三十年一续族谱,已不符合时代需求。所以二〇一二年之初,族人议定重启第八次续谱,乃是与时俱进之必然,亦是时代发展之必然!
经过合族商议,首先成立了《姚氏族谱》第八次续谱机构。公推正彩、姚林、林朝、学谋、正修等专董其事。其中学谋兼主编,主持编务;其次分工负责,各司其职:设立续谱办公室,由渑池教体局跃军负责联络,征集族谱相关文图。谷水正民宗亲,勇挑重担,负责各村人口之查访续录。年逾八旬之渑池人大退休干部正彩,和苇园洼群才宗亲一起,负责资金之筹集。陕县林朝、千文,义马正修、良魁、顺祥,渑池东庵头亚峰、古乱、光兴,东马村元法,姚疙瘩光华,渑池县城兴华、光新、法伟、光钦等宗亲则周访详考本村各支脉之人丁。洛阳石化总公司的义宽宗亲义务设计世系图,并专一录入、三次修改,可谓工程浩繁、付出巨多。南段村建伟、芦苇沟京亮等宗亲不仅积极参与,而且慷慨捐资助修。
在本谱编修过程中,《渑池县志》主编杜建成,对族谱内容的设置、排序,及谱中古文的校点给予了帮助。三门峡市著名画家沙鸿山先生、中国美协会员姚建光宗亲精心绘制了本谱之先祖像。特别指出的是,湖北仙桃市高才宗亲为本谱提供了姚氏源流多年的研究成果,闽南姚斌宗亲则千里迢迢为本谱复印邮寄提供珍贵的人物史料!特别感谢: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河南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姚如学宗长和郑州市原市委常务、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姚待献宗长分别为本谱撰写了《陕渑姚氏族谱》序言和《姚氏族训》,为本谱增色不少!
纵观《陕渑姚氏族谱》编修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可圈可点:
一是完整继承、保留世传谱本资料。本着“信则传信,疑则传疑”的修史原则,对原谱所载资料一律照录,全面继承、保留原族谱的信息资料;历代谱序、谱内世系图、碑文、人物、族众迁徙等信息,均反复对照原民国姚振华谱本和六谱、七谱谱本,力求不遗不漏且正确、真实。
二是史料与信息量有所增加。本谱大量收集、采录与吾族文化相关的史料,并汲取了最新研究成果。如:采录民国二十五年欧阳珍编修《陕县志》、清嘉庆十五年所修的《渑池县志》相关章节;收录陕县张茅旌贤寺所遗存的碑文及近年来洛阳出土的吾先祖碑文,录入弥足珍贵的吾族《清戊子科举人姚鋆生朱卷》等,这些史料的增如,不仅丰富了姚姓文化和族谱的内容,而且使本谱增加了阅读、保存和研究价值。
三是彰显姚姓祖源文化。本谱不仅载明陕渑姚姓之概况,而且增加姚姓之源流沿革及迁徙。姚姓得姓于四千二百多年前之虞舜姚重华公,辉煌于陕郡大唐贤相姚崇公。要了解源流,就不能不知舜帝与文贞公之生平事迹,因此本谱录入汉代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五帝本纪》舜帝部分、宋代欧阳修和宋祁所撰《新唐书·姚崇传》等。至于姚姓经过姚、妫、陈、田、王、妫之衍变,乃至恢复姚姓的历程,谱中亦有所叙述,这也是姚姓子孙不可不知者。
四是体例有创新完善。过去的谱本,虽然载入大量信息,但多零乱地记载在世系图的天头及谱内空白处,显得杂乱无章。本次修谱参考优秀族谱版本,创设九大篇章:《卷首篇》《源流篇》《恩荣篇》《家训篇》《世系篇》《遗迹篇》《懿范篇》《人物篇》和《附录篇》。在各篇中,内容也多有增益,如《家训篇》中录入吾族先祖姚信公《诫子》、五世祖姚崇公《五诫》《遗令诫子孙文》、清姚牧舜《药言》等家训文章。力求族谱排列有序,内容耳目一新,提高了新谱的品位和档次。
总之,本次续谱版本在上述诸贤的努力下,展现了诸多闪光之处。族人深感欣慰、自豪,纷纷表示满意,编者也颇具成就感。但是,必须看到,由于个人水平所限,加之某些地方重视不够,个别宗亲参与有限,世系图中难免有遗漏和错讹之处,其他地方也难免有文字错讹。敬请各位宗亲谅解,同时也寄希望于未来,补缀、完善族谱之不足,为吾族增光添彩!
在《陕渑姚氏族谱》即将印刷之际,再次向所有为续谱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宗亲和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姚学谋
二〇一五年七月五日
2015年6月28日召开陕渑姚氏族谱续谱会议合影
《陕渑姚氏族谱》民国二十三年修谱本 《陕渑姚氏族谱》民国二十三年修谱本 《陕渑姚氏族谱》民国二十三年修谱本《姚氏本源世系叙略》 我谱四世祖姚文献公嶲州都督姚懿神道碑图片 我谱四世祖姚文献公嶲州都督姚懿墓志铭图片 1、唐开元三年十月姚崇公手书“藩篱”石刻拓片照 我谱五世祖姚文贞公姚崇公亲笔书写“藩篱”石刻图片图片 |
民国谱世系
1、唐开元三年十月姚崇公手书“藩篱”石刻拓片照.
长按三秒识别关注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