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姚仁言:我自豪,我是抗战传令兵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各地祭舜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姚仁言:我自豪,我是抗战传令兵

转载 姚彬2021/11/19 12:43:3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世界姚氏文化 8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老兵名片

姚仁言

1920年出生,天台人。1939年参军,后被分配到驻长沙的99军92师276团2营营部,任传令兵,曾多次参加长沙会战,1946年回到天台老家。因家中失火,当年部队颁发的退伍证被烧毁,还留有一枚“军功章”。他说,虽然历尽艰难困苦,但这是他一生中最为难忘的事。

印象

姚老今年96岁高龄,见到他时,他拄着一根拐杖,一个人上下楼梯都没问题。平日里,身体健朗、精神十足的姚老喜欢种点苦瓜、山药等蔬菜,然后自己下厨做饭吃。

采访时,由于房间窗户关着,姚老的女儿说:“太闷了,坐窗边去”。老人反驳道:“心静自然凉,你太燥动了”。

我担心自己听不懂天台方言,会影响沟通,没想到老人自豪地说:“我会普通话”。和他聊起抗战岁月,他更是思路清晰,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每一次参战的时间,部队的番号,因为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生中最为自豪的事。

交谈中,老人时常笑眯眯的,他说他中意当兵,让他再选择一次,他还是会去当兵。虽然战争中九死一生,但乐观开朗的姚老,会记得抗战中的诸多细节,在哪里吃到过便宜的猪肉,在哪里遇到帮助过他的人。


讲述

藏身番薯洞躲过一劫

1939年,同村的姚方叶在临安部队当班长,回乡探亲时,跟我说起部队的事,我很羡慕,就报名参军了。

出县城经过白鹤、新昌、嵊县,最后走到丽水。在丽水训练时间不长,大约一个月左右。随后到江山训练,训练几天后,在一个晚上我们行军到城里直接上火车,后来我被分配到99军92师276团2营营部。

那个时候我个头小,任传令兵,任务是送信到团部或者师部、各营营部。有时候半夜也要送信,晚上乌漆抹黑看不到,团部在哪个方向多少距离,在地图上用尺子一量,就是靠着一个方向,尺子估摸出的距离,翻山越岭传递消息。有时山上到处是腐烂了的尸体,乱走时不小心就会踩到,很臭,可是打仗时根本不会想那么多。

有一次,我传达指令回营部,看到营部门口有一匹红色的东洋马。因为营部没有这匹马,凭着几年传令兵的经验,我知道这里已被日本人占领了,随即转身躲进了山里。

山里面没路,很高很险,没想到日本人也进山了。眼看着就要被敌人发现,我清点了身上的武器:一把木壳枪、几个手榴弹,想着没有路就往回走,大不了跟敌人拼了。

这时,我发现边上有个洞,我就钻进洞里,洞门口用一丛刺遮着。心里想,日本兵要是把刺拿掉,到洞里面来看,我有木壳枪有手榴弹,就算自己死了,也要和他们拼了。

在洞里,我躲了3天,刚好洞里有番薯,也没饿着。等听到外面没了动静,我偷偷出去,回到营部的时候发现,一个人都没有。这次劫后余生,就像一次捉迷藏,后来我找到了大部队。


印象最深的是长沙会战

当兵这么多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时间是1939年8月左右,那时日本人进攻长沙,打到离长沙40里路的捞刀河边。为啥叫捞刀河?因为这是关云长的大刀掉到河里后捞起来的地方。我们部队派上火线后,把日本人打退到岳阳。

第二次长沙会战,日本人打进城里,在城里住了三天,我们退到了岳麓山,隔河每天用炮打进城,高射炮、平射炮、迫击炮。

第三次长沙会战也是上岳麓山,也守住了。

第四次日本人没打长沙,只是包围了长沙。我们部队守洞庭湖,和大部队失散了。因我会讲衡阳话和长沙话,便被调到便衣队,主要调查路线,探听日本人的消息。

当便衣队要带着木壳枪,一次在路上看到了日本人,他们朝我走来,我心想对方人多打不过,要是身上的枪被搜到肯定就没命了。

刚好老百姓在种田,我赶忙走到田里,弯腰种田,把枪顺着裤脚滑到田里。日本人把我叫上岸盘问我,全身搜了、摸了,没有东西。幸好一位老百姓说我是他表兄,加上我会方言,才躲过一劫。

在抗日的战场上,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传令兵,跟那些冲锋在前的敢死队战士相比,自己的贡献没有那么大。


温岭“青战团”

温岭战时服务团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一个缩影。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0月,温岭爱国青年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和组织下,经国民党温岭县政府批准,建立了抗日救亡团体温岭县青年战时服务团(简称“青战团”)。

队伍越来越大,发展至68个分队,1000多个团员,成了当时台州最大的抗日救亡团体。

“青战团”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编辑出版《青年先锋》、《抗战歌选》等抗日救国刊物;举办温岭话新文字学习会和妇女识字班;组织建立“鸣戈剧团”,以及邀请其他爱国演出团体,在温岭巡回演出爱国剧目,以激发温岭民众的抗日救国思想。

1938年12月,国民党温岭县政府下令取消“青战团”。“青战团”在请愿失败后被迫解散,其成员有的奔赴皖南参加新四军抗日队伍,有的转入基层坚持抗日宣传活动。

“青战团”虽从成立到解散仅15个月,但它所作的历史功绩,却永远留在温岭人民心中。这张照片是当时青战团横湖队到农村宣传抗日时的留影。温岭市档案馆保存着浙江省政府、温岭县政府、温岭“青战团”关于设立抗日战争战时服务团体、“青战团”组织大纲、工作计划和职员履历单等完整的档案。 记者 施亚萍 整理


长按三秒识别关注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