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沁水上阁——历山腹地的千年古村落
晋城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数量众多的精美古村落,他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晋城大地上。深藏于历山腹地中上阁村就是一个历史渊深、风貌古朴、地域鲜明、环境优美的古村落。
上阁村位于中村镇西北6公里处,古名“姚家寨”,村内人多为姚姓,传说此为舜王后裔世代繁衍的居住地。因舜王的出身地叫姚墟,故因地得姓曰姚氏,而属于舜王后裔的“姚家寨”也缘此得名。上阁村座北朝南,雄据土桓之上,北枕神仙岭,南登药王殿,东西两河环流,四周青山环抱。古为西去平阳、西安,南到济源、洛阳的通衢古道。
明清时期,上阁村姚氏家族多在陕西、河南一带经商做买卖,因此历史上曾出现过多家富户,因而至今仍留有大量蔚为可观的古民居建筑,如村中的“合兴号大院”、“前南院”、“高楼院”、“照壁院”、“书房院”等,都属于姚家祖先经商发家后,于明清时期建造的豪宅大院。这些大院建筑独特,风格迥异,其布局多为“田”字形、“棋盘式”的一进或二进四合院。大门既有中原风格的拱券形,门头施以砖雕拼成的门碣。也有北方砖砌木构式,门两侧及上部施以柱础斗拱。而且房檐下大都置有木雕枋和垂莲柱。其门窗建筑硕大多为四扇结构,此在其它民居中十分少见。
上阁村除了众多的古宅院外,其寺庙古建也十分丰富。据传当年村中曾有四庙九阁,由于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剥蚀,现仅存舜帝庙的主殿和龙岩寺两座古庙及三处古阁,但已是荒草没径,萧条破败。其中的龙岩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该寺建于上阁村边的台地上,为宋、金时代建筑,一进院落,有山门、正殿、东西耳殿、东西配殿,呈长方形布局,总体保存较好。
随着历山环线旅游公路的开通,上阁村这些深藏于历山腹地中的红庙古寺、古桥古道、古宅民居,必将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重要人文景观。(摄影:程立胜)
来源:晋城在线
上阁村古阁
“高楼院”门楼
“高楼院”位于村西北,其大门为石砌木构式建筑,门檐下挂有“恩荣古稀”四字的大木匾,为清嘉庆八年由皇恩钦赐姚氏正九品官职所题写。木匾下有“敦厚崇礼”四个石刻楷字,大门内为院落通道,迎面是刻有“忍”字的砖雕照壁。院内北面正房建筑极为奇特,下面为三间拱圈式窑洞,上为绣花楼,东北角为三层阁楼,西北角为四层高楼。
“高楼院”门楼上方木匾
“高楼院”砖雕照壁
“高楼院”
“书房院”
上阁村宅院
“书房院”照壁
上阁村宅院门楼
上阁龙岩寺
龙岩寺正殿
“书房院”门首石雕匾额
“书房院”为村内昔日的私塾。其大门建筑十分讲究,门首为青石镶嵌的匾额,上刻“敦伦”两个阴边楷体字,字的四周为精雕细刻的云纹花边,看上去极其高贵典雅。大门内外为写有“福”、“禄”二个大字的砖雕照壁,其门上过楼由木质构制的隔扇窗与院内楼檐下的木枋垂花柱浑为一体,显得院落古朴别致,整洁高雅。
舜帝庙正殿
龙岩寺山门
沁水上阁 走近千年古村落
在沁水县中村下川两个地方下乡住村两周,每每提及此地凉爽的气候,乡亲们都会说上一句:“四十里寒冰吗!”不明就里,我们由镇里的宣传委员作陪,来到位于中村西北六公里处的上阁村一解疑惑。沁水上阁,这个历山腹地的千年古村落,就这样走进了记者的视野。
在沁水县中村下川两个地方下乡住村两周,每每提及此地凉爽的气候,乡亲们都会说上一句:“四十里寒冰吗!”不明就里,我们由镇里的宣传委员作陪,来到位于中村西北六公里处的上阁村一解疑惑。沁水上阁,这个历山腹地的千年古村落,就这样走进了记者的视野。
“四十里寒冰”和在上阁村一个广为流传的“穆怜僧寻母”的传说故事有关。上阁村古名“姚家寨”,村内人多为姚姓。传说古时有个出家人穆怜僧寻母祈罪来到姚家寨,进得村来,一只恶犬挣脱铁索向其扑来,但跑至他身边却泪眼汪汪。原来此犬正是穆怜僧生性刁钻的母亲的化身。在带着恶犬回家的路上,恶犬恶习不改偷了个大西瓜。穆怜僧怒起心头,弃犬而去,恶犬后悔不已上吊而死。为防恶犬暴尸于日下,穆怜僧便用手一指,念念有词曰:“以此为中,四十里寒冰。”从此,姚家寨方圆几十里气候变得异常寒冷,棉花、西瓜均不能种植,“姚家寨”也由此更名为“上阁村”。
传说归传说,其真假无从考证,但上阁,这个历山腹地的小山村其历史之渊深、风貌之古朴却是真正吸引了记者。上阁村自古地处“晋豫古道”上,明清时期姚氏家族多在陕西、河南一带经商做买卖,历史上曾出现过多家富户。村中的“合兴号大院”、“前南院”、“高楼院”、“照壁院”、“书房院”等,就都是姚家祖先经商发家后,于明清时期建造的豪宅大院。
“书房院”为村内昔日的私塾,保存比较完整。其大门建筑十分讲究,门首为青石镶嵌的匾额,上刻“敦伦”两个阴边楷体字,字的四周为精雕细刻的云纹花边,看上去极其高贵典雅。大门内外为写有“福”、“禄”二个大字的砖雕照壁,其门上过楼由木质构制的隔扇窗与院内楼檐下的木枋垂花柱浑然一体,显得院落古朴别致,整洁高雅。而与其紧邻的“磨房院”改动就较大,药房院则早已找不到踪影。
在上阁村大学生村官邢向伟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村西北的“高楼院”。此院大门为石砌木构式建筑,门檐下挂着“恩荣古稀”四字大木匾,为清嘉庆八年由皇恩钦赐姚氏正九品官职所题写。木匾下“敦厚崇礼”四个石刻楷字隽永清晰,院内北面正房建筑极为奇特,下面为三间拱圈式窑洞,上绣花楼,东北角为三层阁楼,西北角为四层高楼。高楼院目前的住户是姚小学家。有客照访,姚小学非常热情,说大门门楼花梁上雕刻有字,但看不清。在摄影记者的帮助下,我们拉近镜头,清晰地看到花梁上刻:“乾隆十年七月二十七”,猜想这也许正是高楼院的建筑者当时留下的。
除了众多的古宅院外,上阁村的寺庙古建也十分丰富。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剥蚀,现还存一舜帝庙的主殿和龙岩寺两座古庙及三处古阁,其中龙岩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宋、金时代建筑。但都已是荒草没径,萧条破败。
60多岁的村民姚风沙是专门看护龙岩寺的,一年的工资只有几百块钱,他看护的主要任务也就是拔拔院里的草,防止村里的孩子玩火失火了。瞧见又有人来看龙岩寺,寺庙旁边一户人家的大娘忍不住对邢向伟说:“都看了几十回了,也不见有啥动静啊!”
没动静不等于没行动。随着历山环线旅游公路的开通,我们相信,上阁村这些深藏于历山腹地中的红庙古寺、古桥古道、古宅民居,必将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重要人文景观。
来源:太行日报
长按三秒识别关注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