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陝西省志.第79卷(上册) 人物志, 1998(含2014中册)版 六位姚氏人物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各地祭舜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陝西省志.第79卷(上册) 人物志, 1998(含2014中册)版 六位姚氏人物

转载 姚彬2021/11/19 13:42:2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世界姚氏文化 68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世界姚氏: sjyszq 展示家族辉煌历史 激励子孙继往开来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姚苌(330~393年)





姚 苌


    姚苌(330~393年),字景茂,羌族,十六国时期后秦王朝的创建者。384~393年在位。其祖辈在东汉中期迁居南安郡(郡治豲道,在今甘肃陇西县)亦(赤)亭(在今陇西县西)。西晋永嘉末年,姚苌的父亲姚弋仲率领陇西羌族的一部分迁居于隃糜(在今陕西千阳县东)。姚苌出生在 隃糜,为姚弋仲的第24子

    后赵建平四年(333),石虎将关中地区的汉族和羌、氐族共十多万户迁往关东时,以姚弋仲为西羌大都督,率羌族数万人东迁到清河郡(治今河北清河县)之滠头(在今河北枣强县东北)居住。姚弋仲死后,部众由姚装兄姚襄率领。

    冉魏永兴三年(352),姚襄率领其部六万户西撤关中,屯于杏城(故城在今陕西黄陵县境),又招降北地郡诸胡族五万多户归附。357年,前秦皇帝苻生派将军苻坚率军进攻姚襄。姚襄战死,姚苌统领部众投降苻坚,历任陇东、汲郡、河东、武都、武威、扶风太守和宁、幽、兖三州刺史。后来担任步兵校尉,受封益都侯。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苻坚领兵进攻东晋,任命姚苌为龙骧将军、都梁、益二州诸军事。当苻坚由淝水大败而归时,鲜卑慕容泓乘机叛离前秦,在华阴屯兵十余万。苻坚命儿子符睿率姚苌及其部队5万人马攻打慕容泓。苻睿兵败身死,姚苌一则怕苻坚问罪,二则看到前秦政权已面临崩溃之势,于是他率部叛秦,游戈于渭北一带。

    这时,关陇地区的羌族上层分子,支持姚苌拥兵自立。安定(今甘肃泾川)、新平(今陕西彬县)北地(今陕西耀县)一带的各少数民族有十多万户也纷纷归附于姚苌。使姚苌的威望和实力大大增强,拥兵十多万人。姚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立年号为"白雀",设置百官

    次年夏,慕容冲率部包围长安,与苻坚军相对峙。姚苌趁机派使者与慕容冲通好,然后率部南下,屯于北地,加紧训练士卒,积蓄粮草,静观待变。

    趁慕容冲进攻长安城时,姚苌领兵攻取了新平,又占领了安定,岭北(指今礼泉县九嵕山以北)诸城镇全部成了姚苌的地盘。苻坚无力守长安,率数百骑逃至五将山(今陕西岐山县),姚苌立即率领部队包围五将山,生俘了苻坚。姚苌逼苻坚交出国玺让位,苻坚不肯,被缢杀于新平一座佛寺中。

    慕容冲占领了长安,不久被部下所杀。慕容颤为燕王,顺应鲜卑人东归之心,率领鲜卑人撤离长安,东归魏地。卢水胡人郝奴乘虚占了长安城。姚苌见时机已到,率大军打败郝奴,夺取了长安。

    386年,姚苌在长安称帝,立国号"大秦",年号"建初",建立了姚秦政权,史称后秦。他把长安改称"常安",命其弟姚绪镇守。

    在姚苌建立后秦政权的同时,关陇的氐族贵族势力又拥立占据陇西的苻登为皇帝。姚苌草草立国之后,便出兵攻秦州,天水、略阳的屠各族、羌族二万多户率先归附姚苌。秦州刺史王统见自己处于孤立,亦投降了后秦,姚苌便命弟姚硕德为都督陇西诸军事、秦州刺史、领护东羌校尉,镇守上邽(今甘肃天水市)。此后,姚苌在安定设立行营,亲统军队继续与符登连年作战,留太子姚兴镇守长安。姚苌与苻登在关陇一带激战经年,互有胜负。建初七年(393),姚苌从安定行营回长安,途中病重。到达长安,患了阴肿,医治无效,于是年十二月卒,时年64岁。葬墓称原陵。姚兴即帝位后,追谥他为武昭皇帝。





姚兴(366~416年)



姚 兴


  姚兴(366~416年),字子略,羌族,十六国时期后秦的文桓皇帝,394~416 年在位。他是姚苌的长子,淝水之战以前,在前秦符坚朝中曾任太子舍人。姚苌在长安建立后秦称帝,他被立为皇太子。

姚苌立国之初,与苻登连年作战,命姚兴镇守长安。393年十二月,姚苌病死,苻登乘机自甘泉南下进攻关中。姚兴自称大将军,领兵迎战苻登,在马嵬堡(今陕西兴平马嵬镇)大败苻登的军队。苻登西逃平凉,姚兴方在槐里(在今陕西兴平县)登皇帝位,改元"皇初"。时为394 年初。


  姚兴即皇帝位后,稍作安排,立即率大军追击苻登,在马毛岭(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南大败苻登。姚兴遣散了苻登的部队,命复归农业,并将阴密(故城在今甘肃灵台县西50里)的三万户氐族人迁往长安。接着他平定了关中西部及秦州一带的一些小股武装,又乘慕容垂灭西燕河东空虚之机,抢占了河东郡(今山西临汾和运城地区)。


  姚兴在初步巩固了关中这块基地之后,便集中力量治理朝政。他善于听取部属的意见,只要其中某一点有道理,都予以采纳。京兆人杜谨、冯翊人吉默、始平人周宝,先后向姚兴上书,陈述政见,皆被擢授官职。他尊重和爱惜人才,使用和提拔官员不分民族,不论资历,不重出身,而主要重视其人的才能。天水人尹纬,在前秦苻坚朝只是个尚书令史的小官,但颇有文武才略,姚兴提拔他为尚书仆射,参与朝政大事。京兆人韦华、始平人庞眺等,率领流落襄阳就食的一万多关中人,脱离东晋,投奔姚秦,回到了关中。姚兴召见韦华谈话,认为他是个有才干的人,便例外地拜他为中书令。为了延揽人才,姚兴下令各地郡县每年都要向朝廷举荐"清行孝廉一人",并"命百僚举殊才异行之士。


  同时,姚兴驾驭部属能够做到赏罚分明,对于朝臣和地方官吏有功则赏,有过必罚。司隶校尉郭抚,扶风太守强超、长安令鱼佩、槐里令彭明、仓部郎中王年等人,为官清廉,政声传闻,姚兴除下令褒奖之外,给郭抚增邑100户,赐强超关内侯之爵,把鱼佩、彭明、王年各晋升一级。相反,对于贪官污吏,姚兴也是严惩不贷。他处死了有贪污受贿罪的始平太守周班和槐里令李彤等,使各地守令不敢妄为。


  为了强化法治,培养执法人才,姚兴在长安设立了法律学校,调集各地无实职的令史到长安学习法律。学习结束后,仍命他们回到原来的郡县执掌刑狱。姚兴自己也常到溶议堂"听断刑狱",审察疑难案件。他还规定,凡各地方自己不能决断的大案,一律上报廷尉时审理,以减少冤案。


  在注重吏治的同时,姚兴也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他在长安设立太学,聘请名儒讲授儒学。当时天水人姜龛、东平人淳于岐、冯翊人郭高皆为名儒,在长安讲学,各有生徒数百人。姚兴常召姜龛等到东堂讲经论道,探讨理论。凉州人胡辩在洛阳讲学,有生徒数千人,学声传闻。关中的青年士子慕名欲前往洛阳求学,姚兴便给潼关守将下令说∶诸生谐访道艺,修已励身,往来出入,勿拘常限。"①于是,学风更加兴盛起来,从外地赶来长安求学的人多达近万人。


  为了鼓励农民发展农桑,姚兴下令说,凡百姓因为遇到灾荒而自卖为奴婢者,全部免掉奴籍,成为自由身。


  当国家财政困难时,姚兴命令增加关津之税,对经营盐、竹、山木业的皆征收赋银。好多大臣提出反对,认为天然资源应当让天下人无代价地获取其利。但姚却说,凡能获取山水之利益者,多为富豪大族。征收银赋是抑制富豪,补益于国,有何不可?


  姚兴这种礼法并施的统治方法是比较有效的,使当时的关中地区得到一段恢复和发展时期, 号称"俗阜年丰, 远安尔辑。"


  姚兴生性节俭,他所用的车马不作金玉装饰,所以下属官员亦不敢奢侈,他曾下令禁止百姓造锦绣和进行淫祀活动。398年,发生了日食和月食现象,姚兴便以天有"灾异"之兆,取消了皇帝称号,改称"天王",改年号为弘始,实行大赦,并命将朝中和地方官吏皆降一级,"赐孤鳏寡粟帛有差,年七十已(以)上加衣杖。"③但史籍也说姚兴"然好游略,颇损农要。京兆杜挺以仆射齐难无匡辅之益,著《丰草诗》以箴之,冯翊相云作《德猎赋)以讽焉。兴览而善之,赐以金帛,然终弗能改"④


  姚兴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倡导儒学的同时,大力推崇佛学。他于弘始三年(401)五月,派姚顾德、姚穆领兵六万,西攻后凉吕隆。并叮嘱二将在获得西域名僧鸠摩罗什后,立即送到长安。姚硕德打败吕隆,进军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于十二月将鸠摩罗什护送到长安。姚兴以国师之礼隆重接待罗什,在长安城以北的离宫——逍遥园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国立译经场,让罗什讲经译经。姚兴前往逍遥园与长安众僧徒一起听罗什演说佛经。陪同罗什与八百多僧人共同校勘。在姚兴的倡导下,王公大臣纷纷附会崇佛,从外地赶来长安听讲的僧人多达五千之多,开创了中国文化史上佛教传播的空前盛况。由此,佛教在长安和中原广为传播,"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矣。"⑤


  姚兴是十六国时期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关中地区的生产趋向发展,后秦的经济力量也很快强盛起来。但由于后秦受到北魏、大夏等邻国的不断攻击,连年作战,使国力削弱。416年元月,姚兴病死,时年51岁。其葬墓称偶陵。


注∶①(晋书·载记),②(晋书·史论)。③(晋书·载记)。④、⑤均见(晋书·载记)。





姚顗(yǐ)(865~940 年)



姚 顗(yǐ)


姚顗(yǐ)(865~940 年),字伯真,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好学上进,仁恕敦厚,终无喜怒,长相蠢笨,不修边幅,所以,不为人们重视。唯独兵部侍郎司空图见了,认为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他为妻。

姚顗(yǐ)在唐朝末年考中进士。后梁贞明年间任校书郎、登封令、右补阙、礼部员外郎,召入翰林为学士、中书舍人。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姚被贬为复州(今湖北省天门县)司马。一年后,授左散骑常侍,任兵部侍郎、尚书左丞。后唐末帝李从珂选择宰相,在当朝十余个有名望的官员中,抽签选定卢文纪和姚顗(yǐ )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姚顗(yǐ)待人仁慈宽厚,但不知钱百为陌,黍百为铢,无治国才能。在相位龌龌无所作为。后晋高祖石敬瑭灭后唐, 他被降为户部尚书。

天福五年(940)冬病故,时年75岁。赠封左仆射,其子姚惟和承袭。姚顗(yǐ)一生不爱财又不善于理财,死后无殓葬费用,家人得到朝廷的赙赠又出卖宅第方将他安葬。





姚璹(shú)(632~705年)



姚 璹 (shú)


  姚璹(shú)(632~705年),字令璋,唐武则天朝大臣,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南朝陈灭亡,他的曾祖父姚察自江南迁居关中,他的祖父姚思廉是太宗时期的史学家。他少年勤学,永徽年间以明经登第,补太子宫门郎,迁秘书郎。他学识出众。善于文辞,升为中书舍人,封吴兴县男。

  武则天临朝称制,擢姚璹 (shú)为夏官侍郎。徐敬业在扬州发动反武则天的军事叛乱,姚璹 (shú)的堂弟姚敬节参与其事,他因受株连,被贬为桂州长史。武则天称帝后,竭力宣扬武氏执政是上顺天意,下应祥瑞,为自己加上了"圣母神皇"的封号。姚受贬,想重新取得武则天的信任,因搜集带有"武"字的山川和草木名称,编纂在一起,上奏武则天,谎称这是万物"上应国姓",武氏合当为国主。武则天闻后大喜,于长寿元年(692)初,擢姚璹 (shú)检校天官侍郎。在任善于选补,时人称之。八月,召入朝为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参议朝政。

  是他首次提议,应由宰相班子负责将皇帝所讲到的军国要事当场记录,整理成《时政记),存入史馆。此议被武则天采纳。唐朝从此形成一项制度,延续下来,各朝均作记载。

  长寿二年(693),姚璹 (shú)被罢相位,降为司宾少卿。次年八月,再任纳言。证圣初(695),加授秋官尚书、同平章事。武则天东封嵩岳,命他充封禅副使总知仪注。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烧毁明堂,武则天命重修明堂,又以他充使督修。事毕,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他当时甚得武则天信任,数次奏事,皆为采纳。时有大石国请献狮子,姚上疏谏止,说狮子远从碎叶运至洛阳,极为不便,武则天即令停献。又九鼎铸成,则天命以黄金千两涂之。他进谏说∶夫鼎者神器,贵在质朴自然,无假别为浮饰,臣观其状,先有五彩辉映,错杂其间,岂待金色,方为炫曜?"①登封元年(696)五月,契丹发兵攻占了营州(今辽宁营口),武则天命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姚璹 (shú)为副使,出兵抵敌。回朝后坐事,神功初年,左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蜀地偏远,当地"官吏多贪暴"人民敢怒不敢言。他到任后,执法严明,认真查处,使奸吏有所收敛。武则天闻知,专门下玺书褒奖,称∶"夫严霜之下,识贞松之擅奇;疾风之前,知劲草之为贵。物既有此,人亦宜哉。卿早荷朝恩,委任斯重。居中作相,弘益已多;防边训兵,心力俱尽。岁寒无改,终始不渝。乃眷蜀中,氓俗殷杂,久缺良守,弊於侵渔,政以贿成,人无措足。是用命卿出镇,寄兹存养。果能揽辔澄清,下车整肃。吏不敢犯,奸无所容,前后纠擿、盖非一绪。贪残之伍,屏迹于列城;剽夺之俦,遁形于外境。讵劳期月,康此黎元,言念德声,良深嘉尚。宜布琅邪之化,当以豫州为法。"武则天还对近臣说,凡为长官,能洁身者容易,但能使属下清白者甚难。姚璹 (shú)二者兼有之。②

  有新都丞朱待辟以杀璹为名,拟据蜀为乱。武则天命姚琦查办。他依仗武则天的宠信,大肆捕杀涉嫌者千人,籍没者五十余家,被流配者十之八九,制造了一起大冤案,蜀中怨声载道。姚璹 (shú)被召回京,拜地官尚书。一年后转为冬官尚书。长安中(701-704)以年老致仕。神龙元年(705)卒,遗令薄葬,赠益州都督。著有文集7卷。


注∶①、②均见(旧唐书·姚璹传)





姚珽(641-714年)



姚  珽


  姚珽(641-714年),唐朝大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初史学家姚思廉之孙。他少年继承家学,好读文史。高宗朝举明经,历任定、汴、沧、虢、豳五州刺史,加授银青光禄大人,再调任秦州刺史。在任有政绩,曾受朝廷褒奖。

  神龙元年(705),发生了宫廷政变,中宗李显重新上台,他被封为宣城郡公,迁为太子詹事,兼左庶子。当时,太子李重俊为武三思所忌恨,又受安乐公主的凌辱,心中"不胜忿根"。①他曾上书向太子进谏。他说,在宫内置作坊,常有工匠出入,会造成泄漏宫中事情和言语的问题,希望停止宫内作坊的造作,避免工匠出入东宫。他还劝太子以节俭为德,不要浮华奢侈,节省开支。又建议太子奏请皇帝委派侍读来伴太子读书,使太子"养德储闱,以端静为务;恭膺守器,以学业为先"。"知父子君臣之道,识古今鉴戒之规,经史为先,斯乃急务"。②节愍太子看了他的疏奏,虽认为很好,但不付诸行动。

  三年(77)七月,李重俊联合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等,率羽林军发动政变,杀武三思父子及其亲信,领兵冲入宫中,中宗及韦皇后、安乐公主在玄武门楼上,以重赏号召士兵倒戈。结果李多祚等被士兵杀死,李重俊败逃。事后,搜查李重俊宫时,得到姚斑的谏书,中宗嘉奖他忠直,擢拜为右散骑常待。一年以后,再迁任秘书监。

  710年(景龙四年六月),李隆基发动政变,杀韦皇后及其一党,拥李旦即皇帝位,他被授户部尚书之职,尔后转任太子宾客。先天二年(713),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复为户部尚书。他在其曾祖姚察所撰的《汉书训纂》的基础上,另撰《汉书绍训)40卷,进一步阐明了姚察原注的文义,行于世。

  开元二年(714),他因年老有病而卒,时年74 岁。

  注∶①、四旧唐书)89 (姚珽传)。





姚守先(1869~1925)



姚守先


  姚守先(1869~1925)字谨之,又字警蚩。陕西西乡人。早年在县学读书。清光绪末年,联合本县有志青年朱存诚、周本丰等提倡实业教育,创办白话报。曾任县高等小学堂和县立中学学监,兼授历史、数学课。他上课讲解透辟,受学生爱戴。

  民国初,姚拥护孙中山学说,在西乡筹建国民党组织。国会议员选举时,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在北京出席众议院会议,凡所提案,悉关国家大计,对军阀之专权、人民之痛苦,慷慨陈词。1914年,袁世凯非法解散国会,姚愤而离京。归里后,协同地方人士创办东区高等小学,为推行新学制、培养山区人才做出了贡献,陕西省巡按使署曾授予其二等嘉祥奖章。

  1917年,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姚联络同志南下广州,参加护法运动。1922年,黎元洪复任大总统,国会再度恢复,姚返京供职,向国会提出制宪议案,一时南北报刊竞相登载,颇有影响。1920年至1922年,陕南连年遭灾,他组织旅京同乡赈灾会,多方呼吁,四处奔走,晋见当局,痛陈泣诉,求拨赈款,救济灾民。还与旅京同乡联名致函陕南当政者,要求减捐纾困。时任大总统的徐世昌赠以"热心公益"的匾额。姚在京曾在孔教大学、弘文公学任教,并担任陕南旅京同乡会等社团董事、主任委员等职,还倡议订立本县留学生津贴费章程,使在外地留学的青年按章领取津贴,完成学业。1923年秋,曹锟贿选总统,姚参加宪友俱乐部,创办《宪友》及《新华晚报》等报刊,力主制订国家完整的宪法,确立共和国体。

  1924年春,姚出门访友,猝遇车祸,坠地伤胯,经年不愈,又引起旧疾并发,次年3月卒于北京。





姚波/收集整理录出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2020年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捐资助学计划
重庆铜梁旧县姚大安后裔 辛丑牛年春节慰问族老活动
【姚廷明】中国姚氏祠堂(第一册)
〖姚廷明〗中国姚氏祠堂续集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辛丑牛年新春寄语
300套姚氏家谱介绍,你能找寻到自己的家谱吗
『姚氏贤能』姚铨浩博士
纪念大唐贤相姚崇诞辰1370周年书画展开展
姚氏族人贤者姚泽嘉传略
舜文化探源〖汇编〗
『传承仁德精神  共育家族花朵』2020年度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捐资助学受助学生名单
家风家训对家族风尚的教家影响
古为今用,也为今鉴——朗读大唐贤相姚崇的《五诫》箴文
犹他州家谱馆(姚氏)族谱文献目录索引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捐建山西运城舜帝陵“舜帝德孝桥”即将完工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简介(2018版)
世姚会成立五周年第二届国际大会暨戊戌年宁远祭舜大典全程视频A

根据姚福康在四川姚氏宗亲联谊会第二届代表大会 -泸州年会上的《家风 家教 家德》演讲文字整理录出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