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中国姚氏祠堂
编著 路 明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福建福州市闽侯大湖镇东姚村祠堂
福建福州市闽侯大湖镇东姚村祠堂
闽侯县大湖中山姚氏宗祠,根据中山姚氏族谱载,武略将军姚啓公随王审知入闽,息兵归农,肇基梅亭,子嗣分析上洋(闽东姚氏诸谱均作“啓”)。四世孙安隆公自上洋迁中山,是为中山姚氏一世祖。长子子财燕翼贻谋,恢弘祖业,克绳祖武,弘扬世泽,子孙蕃衍,东姚从此隆兴。子财季子克济娶赵宋女,爵郡马;十一世孙汝琛(世奇)明洪武朝以吏事补都帅阃兵曹掾,钦命江夏侯。历史上,侯官姚氏趾美登科不少。然而,东姚现存只有两副旗杆碣,一为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1)乡进士姚宗元,一为同治六年丁卯(1868)举人姚缄堂。明清时期为官罕有非科举出身,族谱所载清道光朝荣膺军功六品衔姚存树及姚存廉,咸丰朝五品顶戴姚忠鹤、候选直隶州同知姚孝铭等,均不详其科第名次。究其原因,一是先世外迁,悬挂文魁匾额、矗立旗杆碣均于卜居地;二是自道光之后有七十余年未修族谱,以致在闽或异地中式登第举子未录入谱;三是明清时期科第籍簿只注“侯官”而未注明乡村域名,后人难辨,未擅收族。故迄今姚銑、姚怀祥、姚宝铭、姚钟瑞等名人,只知为“侯官”人,而不详侯官何乡何村人氏,羌无人知,殊堪遗憾,亦期待后昆稽考翔实。
中山姚氏向来有精忠仗义、尊祖敬宗之优良传统。前有因明末贼寇乱国而弃帛黍、珍家乘,唯怀揣族谱只身逃难之伯刚公(讳锷);后有抗日战争期间变卖家产、捐献家资支援并从军抗日之孝潮公,荣膺军事委员长蒋中正嘉赞、国府主席林森总统手书“义勇可风”四字并鎏金制作巨幅牌匾悬挂祠堂正中以奖褒,光前垂后,世人敬仰。今中山姚氏子孙后裔,为仕为官为商,履迹中外,家声远播,卓然隆盛,斐斐然为侯官之望族。
据中山姚氏族谱载,至安隆公长子子财自上洋迁中山,家业始蕃,九世孙宗礼于“至正元年甲申(1344 年)重购居第,周饰具完,次及祠、社、桥、道,葺理皆全”,可知:中山姚氏宗祠及会龙桥最初建于南宋,迄今八百余年。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中山姚氏子孙以孝为本,于明、清乃至民国,多次翻修,奉祀不懈。2012 年东姚族人商议成立姚氏宗祠修建董事会,推举二十九世孙姚良放为总理、诸位董事、众多族人,齐心协力,共董是役,鸠资扩建,以砖木仿古结构设计,悉仍祖制,颇具明清风格;屋脊旭日出海,生动喜气;东西马鞍墙上一对宝蓝色鹊尾翘角,显得十分威武、高贵、气派;大门两侧石雕花鸟图案各三块,美观大方;扶石栏杆拾级十七层玉阶进大门,门顶上画檐门罩,典雅大气;启门环视,气势恢宏,华丽明亮:祠堂所有梁、柱皆以稀罕水松木架构,正厅脊梁及前梁,各以一条长达二十一米杉木横贯,使祠宇东西各增长五米,实属罕有;大堂或雕,或刻,或书十五对楹联、六块石柱对联、十三块牌匾;大堂正中神龛重建一新,富丽堂皇,庄严肃穆;龛前安放新铸巨大全铜香炉。祠堂庭院与庑廊增扩十余平方米;回廊嵌刻精美彩色“二十四孝图”及“中山姚氏流源略考”。天井安放铁质崭新化箔天地炉;祠堂与祖屋之间石刻“羹墙思祖”楷书,以为族人感恩思孝。祠堂规模宏伟、壮观,建筑面积扩大到五百平方米有奇,总占地面积达三千平方米。肯构肯堂,美轮美奂,德昭日月,孝垂乾坤,蒸尝俎豆,虔诚奉先。子曰“美哉德乎,姚姚者乎。”
联系人:姚良放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