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第三十二章夏后总师
在中国古代,图腾既是氏族的徽号,也是氏族的保护神。所有民族都认为本氏族的成员是由本氏族的图腾转世,人死后还要转变为图腾。图腾即是祖先,是氏族的保护神,同一图腾的氏族成员禁止猎杀,禁止通婚,
舜帝出于少昊。句望是少昊之子,是舜帝的曾祖。少昊族是一个由四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四个部落的图腾分别是凤、鸠、雉、扈。从舜之祖少昊、句望开始,其所崇拜的动物就是鸟,即图腾是鸟。而凤凰是该部落总的名称。
人们想象之中的凤凰头部象大雁,后半部象麒麟,颈部象蛇颈,背部象龟背,有龙纹,有燕子一样的下颌,鸡一样的嘴喙,身上披着五彩羽毛,头上有“德”字,颈部有“义”字,背上有“仁”字,胸部有“信”字,翅膀上有“忠”字,脚踏着“正”字。当它发出鸣叫的时候,音如箫笙;当它展开翅膀凌风而舞的时候,五彩缤纷,光彩照人。
舜帝崇拜凤凰,以凤凰为图腾。凤凰是祥瑞之鸟,是阴柔美的代表,是至德至慧的鸟,是成双成对的鸟,雌者为凤,雄者为凰。
炎帝和黄帝族崇拜龙,以龙为图腾。
炎帝神农氏是赤龙。黄帝则是黄龙,黄帝支族为交龙、虬龙、应龙。
帝尧是黄帝之孙,亦为赤龙;禹也是黄帝之后,是虬龙。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人的精神象征,表现的是阳刚之美。
凤凰则具有阴柔美的特质,是欢乐、祥和、安宁、幸福的象征,也是美好理想的象征。舜帝崇拜凤凰,因此,对家庭讲和睦,对社会讲和谐,对宇宙讲“神人以和”,千方百计创造出天地人和的国家特质。
华夏子孙虽然在理智上崇拜龙,但是在情感上更偏爱凤。
舜帝娶了帝尧之女娥皇、女英,在践帝位以后,不偏爱东夷族,注意任用黄帝族,实际上也就是把龙和凤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刚柔相济之美,极其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和合”精神。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集结、汇合,就有了美妙之极的“龙飞凤舞”——建立了炎黄集团、东夷集团、南蛮集团融合而成的有虞国。
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天气里,有人报告说在京都蒲坂郊外看见了一条虬龙。舜帝得到奏报后,认为这是禹将兴的征兆。
舜帝八十三岁的时候将禹推荐给上天,就确定了禹做为帝位继承人,经常有意地安排禹单独打理朝政,多方对禹进行考察,多次征求群臣意见,如此一晃又十一年。舜帝认定了禹是继承帝位的最佳人选,决定将帝位禅让给禹。
新年刚过,舜帝在谐和殿召集群臣议事。
舜帝开门见山对禹说道:“文命啊,虞舜继承大位,已经三十三年了,现在九十五了,年高之人,再理日常朝政,自觉精力不济。你为政勤勉,揆百事多年,自今以后,就由你取代我居帝位,领导我的士民吧!”
禹辞让,说道:“文命德行浅薄,担此重任,百官和黎民百姓不会顺从我的。皋陶勤勉推行德政,使德字深入人心,民心归附于他。帝啊,时刻思考你的德政的是皋陶,不懈宣传你的德政的是皋陶,努力实施你的德政的还是皋陶,帝千万不要忘记他的功劳啊!”
舜帝说道:“皋陶啊,你作为士官,把五刑作为推行五常之教的保证,你努力辅佐我治道,用刑是为了使百姓遵从正道,今后不再受到刑罚惩治,群臣百姓,没有哪一个敢于亵渎我的德政。这都是你的功劳,应该得到嘉勉。
皋陶答道:“帝待臣下简易不烦,统御黎民百姓优宽不苛,惩罚人不株连九族,赏赐人却福延子孙。帝爱惜生灵,德行纯善完美,深入民心,民服帝德,天下才得以太平和谐。这都是帝德福荫,皋陶何能啊!”
舜帝对皋陶说道:“你秉公执法,保证了我随心所欲地推行德政,你功不可没。”
皋陶说道:“我所做的都是一个臣下应该做的。”
舜帝没再对皋陶说什么,转而对禹说道:“文命啊,在我开始摄行政事的那年,山崩水溢。水灾虽在先帝时,却是在我摄政时害犹未息,是天在警告我啊!我命你治水,你言而能行,行而能成功,是你贤于众人;你勤于王事,一心治水,俭于家私,在外十三年,三过其门而不入,是又贤于众人。有此二美德,加上你声为律,身为度,为纲为纪,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你不自矜夸,故而天下无人敢与你争能;你不居功自傲,故而天下没有人敢与你争功;有鉴于此,我才赞美你,褒奖你。天之历数当归于你,我才让你执掌上天大命的啊!”
禹稽首,说道:“文命还是觉得难以胜任,怕辜负了虞帝的厚望。”
舜帝说道:“文命不要再推辞了。不过有一些话,我还是要说明白。人生一世,总要受到人心与道心的煎熬。人心最险恶,道心最幽微。险恶民难安,幽微道难明。人心战胜道心,人往往就会堕落,道心战胜人心,人就能成为君子。奢望贪欲、声色犬马、灯红酒绿、功名利禄等等,隶属人心;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诚实守信、举贤任能、勤于民事、利于天下、天地人和等等,隶属道心。你接位之后,要慎,要敬。要精诚专一,实实在在地用道心战胜人心,实行中正之道。先帝传位给我时,曾经叮嘱我要不偏不倚,不过不及,紧执其中。现在我将他转授于你。身为君主,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轻信,没有征求众人意见的主意不要随便采用,黎民百姓爱戴君王,失去了君王,还爱戴谁呢?君王畏惧黎民百姓,失去了黎民百姓,靠谁去保国安邦?虞舜从摄政至今四十五年了,有三句话是我的座右铭。即:吾尽吾敬以事吾上,故见为忠焉;吾尽吾敬以接吾敌,故见为信焉;吾尽吾敬以使吾下,故见为仁焉。慎而又敬,满盘皆服。”
禹说道:“帝之教诲字字珠玑。”
舜帝继续说道:“君临天下,要谨记守口,君无戏言,君之口可以使江山永固,也可以使战争不断,天下大乱。我说的这些,你要牢记于心,好好地去做。”
禹不断地点头,但对接受帝位仍有顾忌,于是说道:“满朝文武,功臣甚多,请帝对每个人都卜一卜卦,应验在谁个身上,谁个就最吉,就选择谁来继位。”
舜帝不同意,说道:“占卜之法是自己没有主意,再求之于龟筮。我授位于你是十余年前早就定好了,征求众人意见也都一致同意,而且天命已经昭示,纵令再问之鬼神。鬼神也会依从我意。卜筮只有因不顺而复卜,决不能因前吉而再卜。我意已决,不必再卜筮。”
禹还要推辞,舜帝坚决不答应。禹就提出仍按照帝尧禅位给舜帝时的办法,自己先做摄政帝。舜只好答应,但是内心里打定主意,不再多过问朝政。
舜帝二十二年正月朔旦,在帝尧祖庙内举行禅位大礼。
禹做了摄政帝。此时,华夏一统的大局已经形成。但是,在南方,驩兜虽然已经作古,驩兜之子驩苗却并没安分。驩苗足智多谋,能言善辩,愚民虐民,非但组织三苗人抗贡,还阻止南方各部落酋长纳贡,甚至截贡。
禹决定鞑伐。舜劝说道:“可否以德服之?”
禹说:“三苗包藏祸心已非一日,朝廷多次抚慰,可三苗反复无常。现今出了个驩苗,凭借山水之险,地域之广,称雄称霸,单靠仁德恐难以咸服。”
舜帝见禹坚持武力征服,虽然与自己的办事风格不一样,但是一想,既然已经让禹做了摄政帝,就不该凡事再包
办,就说:“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你的意志办事,派兵前去征讨吧。”
朝中老臣中,巫盐、籛铿都已归隐,弃、契都已去世,摄政帝禹安排伯益做军师随征,委任真窥、横革,之交、国哀四人各率一军,分兵前进。
禹沐浴斋戒,举行出师祭。笾豆馨香,祷告神灵毕,禹对王师说道:“全军将士,悉听帝命。有苗愚蠢无知,昏迷不敬,傲慢朝廷,违逆正道,败坏德教,滋扰骚乱,屡屡不绝。民怨天怒,三日血雨,龙生于庙,犬哭于市。然而,种种不祥示警,有苗熟视无睹,仍然一意孤行。今禹率师征讨,必求灭之,但请官兵齐心协力,替天行道。”
众官兵齐呼:“齐心协力,替天行道!”
崇山峻岭之中,一个简陋的议事室。朱驩国驩苗在召集三苗论事。
驩苗说道:“驩苗继承父亲遗志,时刻没忘北归中原,光复陶唐。当今我朱驩国虽不算人强马壮,但也并非不堪一击。有虞国禹亲自带兵意欲灭我,我等与他生死不共戴天。。我拟率兵迎击,绝不坐以待弊!众人以为如何?”
黑苗新任酋长黑熊说道:“理当出击。我们可将人马埋伏在有虞南来必经之地葫芦峡,先将滚石擂木击之,灭其锐气,然后消灭之。”
黄苗新任酋长黄虎说道:“我们宜联合畎羲、夸父巫支祁、邹屠蚩尤、娵訾常羲、羲和蝶母、女丑大蟹等六祖之后,晓以唇亡齿寒道理,共同御敌。”
驩苗大喜,言道:“这主意甚合我意。”
蓝苗酋长蓝牛提出反对意见,说道:“有虞舜帝对我三苗一向怀柔,从未动过干戈。现如今兵强马壮,我们与之硬抗,只恐有些不自量力。”
驩苗面露愠色,说道:“那依你看将如何是好?”
蓝牛说道:“他进我退。先化整为零,藏匿于深山老林,待他粮食消耗尽了,军队锐气灭了后,就会自行撤兵。”
驩苗怒形于色,说道:“如此说来你是要我放弃推翻有虞、北归中原的计划喽。”
蓝牛说道:“我们三苗在南方峻岭水网之中生息繁衍日久,饮食起居习以为常,倘背井离乡北去,就会如虎离山,如鱼失水,如鸟失林,必将自弊。我等从祖宗开始,就外痴内黠,安土重归,好山野,恶都市,又何必舍近求远?”
驩苗怒叱:“住嘴!涣散军心,该当何罪?”
黑熊火上泼油:“贪生怕死,一派胡言!”
黄虎怒目圆瞪:“俎上之肉,岂可错失!”
蓝牛理直气壮:“当今虞舜,德孝慈宽,无为而治,五服八荒皆拥戴,东夷、西戎、北狄、南蛮也未必不服,听说西荒西王母都为之歌功颂德,与之谐和修好。我三苗曾受恩泽,宜老实听命,与中原共享太平,如果顶风作浪,只恐以卵击石······”
蓝牛话未说万,驩苗趁其不背当胸就是一剑。蓝牛躲过,并不还手,驩苗追杀。黑熊、黄虎一齐扑过去。蓝牛已经退到墙角,无路可走,只好奋起反抗,好一场短兵相接斗杀。蓝牛终因寡不敌众,多处受伤,被驩苗当胸刺中一剑。鲜血喷薄而出,倒地而亡。驩苗挥青铜剑取其头,叫黑熊高挂房外示众以儆效尤。
禹率军南下,过了云梦大泽,经汉水,飘长江,到了洞庭湖南岸长沙武陵。朱驩国开始派小部队接战,却是刚一接手,不战自退。禹感到有些蹊跷,就与伯夷商量。伯益也感到蹊跷,就决定先安营扎寨,弄清情况再作定夺。
禹一边派出人四处打听消息,一边派人到朱驩国劝降,可是根本见不着驩苗的影子。不觉三十日过去,禹料定驩苗不会轻易就范归服,考虑到粮食给养日益减少,情况不弄清,又不敢贸然前进,不免心里暗暗着急。
一日,正在巡逻的真窥把两个人带进了禹的营房。来人自称是三苗人,称有重要情况要禀告。禹屏退左右。来人便把酋长蓝牛反对迎战,主张共享太平而被诛杀的过程向禹说了。并把驩苗已经在葫芦峡设下埋伏的详细情况一一告知。
禹不敢贸然相信,问道:“凭什么使我相信你们呢?”
一个高个子说道:“我名叫狄藤,曾祖父叫狄意。我曾祖父曾做过酋长数十年,是第一个被舜帝接到京都蒲坂上庠养老的。舜帝有恩于三苗,三苗人中大部分并不想对抗朝廷,一些过分之举全是驩苗使手段蛊惑、煽动而成。朝廷有恩于我家,故而逃出驩苗军营来此。”
另一个身壮如牛的说道:“我是蓝牛酋长的亲信,叫简通。酋长被诛杀,思想我也难逃一劫,就逃离了蓝苗,在外流难。与狄藤无意间相遇。我有家不能归,思来想去只有投有虞军营一条路可走,二人就结伴来了。”
禹从二人的叙述之中听不出什么破绽。正这时,派出打探消息的人陆续回到营中,尽管打探情况的途径和手段不一样,但是,与两个自投营中的三苗人所说驩苗在葫芦峡埋伏、意欲一举击溃禹南征之军的情况完全吻合。
禹与伯益将战略战术商定后,即召集真窥、横革,之交、国哀严密部署,命令真窥率一支人马先行,直奔葫芦口,一路鼓噪,虚张声势,吸引驩苗注意力,待接近葫芦峡时就安营扎寨。命令横革、之交、国哀各率本部人马,马摘銮铃,绕道而行,悄悄摸到驩苗伏兵后背埋伏。四支队伍约定了抵达日期和进攻时间,待时以牛角长鸣为号,各自按拟定的任务行动,真窥从正面行动,横革、之交、国哀从项背进攻。
数日后,四路人马都到了目的地。真窥佯装不知道敌情,安营扎寨后即埋锅造饭,故意让火光映红半边天。横革、之交、国哀军队则以事先备下的干粮和水充饥。天黑下来后,按照约定的时间,真窥安排把一群牛赶进了葫芦峡,走在后面的数头牛尾上绑着枞膏。当绝大部分牛都进入了葫芦峡后,就把后面几头牛尾巴上的枞膏燃着了,牛被枞膏火一烧,疼得嗷嗷叫着直往峡谷里冲,赶得前面的牛群乱了套,数十头牛不要命地齐往前冲,便弄出了很大响动。埋伏在两边悬崖山上的黑熊黄虎以为禹的部队要连夜通过峡谷,一声令下,擂木滚石纷纷落下,箭簇也下雨样落下。正这时,只听得数只牛角长鸣,早就摸到驩苗背后的横革、之交、国哀的士兵霎时便把火把都点亮了,喊杀声震撼山谷。黑熊、黄虎及其兵丁做梦都没有想到背后突降奇兵,忙乱之中,有的被箭射死,有的死于刀下,有的被逼得纷纷摔下悬崖。短兵相接以后,黑熊、黄虎奋力反抗,混战之中被砍死在乱刀之下。
当牛阵刚冲进峡谷的时候,有两支响箭射过驩苗的营盘上空。埋伏在葫芦峡正面的驩苗闻风而动。
横革、之交、国哀得手后,数支牛角再次长鸣,听到信号后,真窥率领人马正面杀入峡谷。
驩苗的任务是待有虞国军队遭受重创后,再杀进峡谷,与擂木滚石后从两面山上杀下的黑熊、黄虎会合,造成有虞部队三面受敌之势,以全歼有虞部队。当没被擂木滚石箭簇砸死射死的牛阵从峡谷中冲出来时,已经等候在葫芦峡窄窄的谷口的驩苗的队伍来不及退避,被发疯般冲出的牛冲撞得七零八落。还没弄清楚情况,真窥的队伍又杀到,驩苗感觉大事不好,不敢正面迎战,命令队伍急掉转头,望风而逃。由于牛阵挡道,成驹所带队伍又死伤无数。
驩苗逃进一个地势险绝的苗寨。这苗寨叫骑崖寨,一面背水,一面临崖。寨后绝崖之下一条大河水急浪大,寨子正面亦是悬崖陡壁,护寨城墙高筑,一条窄窄的山道陡峭得就像悬挂在寨墙上的软梯。骑崖寨是朱驩国老巢,易守难攻。任凭禹怎样进攻,苗兵只是据险而守,决不出击。禹强攻不得手,反被乱箭伤了不少士兵。
时值炎夏,烈日一烤,老林里瘴气流溢,有虞士兵来自中原,根本无法适应南方,疫者与日俱增。
伯益见形势不对,便对禹说:“久闻驩苗足智多谋,据险顽抗,一时攻之不下,如再强攻,恐于我不利。”
禹说道:“那就不攻,死守山道,坐待其弹尽粮绝。”
伯益道:“这寨既为朱驩国老巢,就必定备足了粮食武器。再一个月攻之不下,我们自己的士兵不战死也会疫瘴而死,与其到那时进亦难,退亦难,不如见好即收,另图良谋。”
禹说道:“半途而废,留下驩苗,后患无穷。”
伯益说:“舜帝当年南征时,在韶山曾被苗民围于韶峰。舜帝不用武力,而命士兵执干戚而舞,不战而服人之兵。这说明苗人并不那样愚顽不化。武力平苗,会使仇怨愈结愈深。而今驩苗在葫芦峡已遭重创,成了强弩之末,一时半会掀不起大浪。苗民中本来又有不少人不想离经叛道。我们不如以退为进,先收兵回朝,然后派人设法攻心,分化瓦解,使驩苗成为孤家寡人。这样恩威并施,有义有节,效果一定会好得多。摄政帝以为这办法可否?”
禹思考再三,点头说好,就叫伯益修书一封,用响箭射入寨中,对其晓以厉害,宣传德政,劝其入朝谢罪。然后选派真窥手下一名年龄稍长的副将举起双手,示意赤手空拳没带武器,走向骑崖寨。
禹、伯益、真窥、横革、之交、国哀静观动静。
当副将接近寨子时,一阵乱箭射出,副将避过,喊了一阵话后继续走向寨子。寨里确认有虞副将后面并无其它人跟着后,就没再射箭。
一个时辰光景,骑崖寨里用竹竿高高挑着有虞副将的人头,伸到寨子城墙外晃动。
禹气得大叫一声,几乎晕厥。义愤填膺地吼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禹不杀驩苗世不为人!”
禹立马派人找来当地非三苗的土居人问询,弄清楚了骑田寨周围的地理环境。就从真窥、横革、之交、国哀所属官兵中,挑选出十八个年轻力壮而有功夫者,砍倒楠竹扎成竹排,带了攀沿工具和武器,在土居人导引下,趁深夜偷偷渡过骑崖寨后面的河流,然后攀崖而上,埋伏于寨后。
寨前,禹安排手下四支队伍中的一半人睡觉,一半人轮番强攻。一整夜,战鼓激擂,喊杀连天,攻击不断。驩苗没有半点喘息机会。
翌日,天未大亮,战鼓擂响,牛角长鸣,禹把足睡饱食的另一半人马调到前沿阵地冒死进攻。与此同时,夜来埋伏在寨后的十八名勇士发一声喊,杀进寨子。
寨子里能够作战的兵丁并不多,加之一夜未睡,疲劳不堪,驩苗首尾不能相顾。一阵激战后,寨门就被十八勇士打开了。真窥、横革、之交、国哀官兵从前面杀进了寨子。
石矛、石斧、石刀、青铜兵器交相撞击。
喊杀声,惨叫声此落彼应。
双方死伤惨重。
未战死的三苗官兵悉数投降。
驩苗也被活捉。
骑崖寨后面山岭上遍是有虞战士的坟墓。禹率领伯益、真窥、横革、之交、国哀等,以及全体士兵祭奠阵亡官兵。
驩苗及全体战浮被捆绑着跪在祭坛前。
猪、牛、羊作为牺牲。
牛角低沉地在苗岭回响。
禹行跪拜礼毕,声泪俱下地说道:“舜帝不战而服人之兵,然禹德化无方,乃使众战士成为冤魂,身死沙场。禹有愧于你们啊!有愧于你们的父母家人啊!”
站在山岭上的有虞之师边向亡灵行跪拜礼,边唏嘘哭泣。忽而,有人发一声喊,有虞士兵拔剑执刀,怒不可遏地口里喊着杀声冲向战浮欲行杀戮。
大禹大叫一声:“住手!”
众人停住了,满腹狐疑地望着摄政帝禹。
禹大声说道:“三苗今番作乱,罪魁祸首是驩苗。有虞子孙,当谨记舜帝“和合”思想。今天禹只杀驩苗一人,其余一律免死释放回家,愿其痛思悔改,今后不再血流成河。”
伯益大声说道:“摄政帝仁德之心苍天可鉴。”
真窥也大声说道:“有虞国谐和万邦必成正果。”
横革将驩苗一刀砍了。
之交、国哀率士兵用刀割断捆绑俘虏的葛绳。战浮四散而逃。
长按三秒识别关注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展示家族的辉煌历史 助于激励子孙继往开来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