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5月2日上午,西逯村姚氏家庙内站满了我们姚氏族人——为定洋公举行揭碑仪式。在该仪式上,定洋公的儿子宣读了定洋的传记,居千代表家庙理事会发言。仪式上定洋公的后人还为家庙现场捐款。
揭碑前,定洋公的遗像、证书、题词
去祭拜祖宗
姚居千代表理事会讲话
各位族亲、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聚聚家庙内,共同缅怀已故的族人定洋公,为他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借此机会,我代表家庙理事会讲讲将定洋公的碑立到祠堂的原因:
一是因为定洋公一生为我们的民族的解放事业、国家建设做出过突出的贡献:
1937年冬,他在我们的民族最畏难的关头,义无反顾的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救亡运动中,在山西庆阳为党工作多年。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国家劳动部工作到退休。定洋公是我们逯村姚家唯一一位在京城的高官,他的任命书是开国总理周恩来给签发的!这是我们阖族的骄傲!
二是因为定洋公生前为我们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这里的平均工作仅有三五十块的时候,定洋公曾一次捐资两千,为我们村的学校设立奖励基金;乡中和我们村的学校的教师到北京时他都热情款待并精心安排行程。在尊师重教方面做出了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因为他是尊老敬贤的典范:定洋公每次回的村里,都要逐户拜访村里的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并送上慰问品。
四是因为定洋公对我们家族事业功不可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家谱时定洋公查阅资料并亲赴山西、下浙江考察我们宗族源流,并做续《姚氏源流集萃》。
综上所述,定洋公为国、为民、为家族均有他人难比的贡献!为彰显其功德并为后代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特决定把定洋公的碑立于家庙内,以后世世代代都将享我族人祭拜!
谢谢大家!
定洋公的孝子贤孙虔诚祭拜
姚居亚讲话稿
定洋子居亚在定洋揭碑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姚氏家庙理事会、各位宗亲、各位来宾:
今天,春风合畅,吉日良辰,我们姚氏宗亲相聚家庙,以敬仰肃穆之心,修祠续谱、尊族奉宗,弘德兴业。同时,得家庙委员会和各位族长宗亲惠允,我我们的先父举行立碑仪式,在此向族长宗亲们鞠躬致敬。
先父生于一九一五年一月三日,卒于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六日。早年就读和任教于孟县师范,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于一九三七你底奔赴陕甘宁边区参加革命,一九三八年十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甘宁边区庆阳县政府、陇西专员公署、中共西北党校、二纵队任职,我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建国后历任中共西北局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国家劳动部办公厅副主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全国工资改革领导象征副组长。先父自幼好学,历尽艰辛。一生崇德笃志、博学勉行、公诚勤朴、竭心奉献,情系乡里、捐资助学、献策家志、荫蔽子孙。今立碑于祠堂,以慰离颜,世代纪念。希后人有继,追先辈贤德,共图家族振兴。现以先父手书示之,期子孙铭记存行!
勤能补拙贵坚恒,勤俭养廉得体称;
持理精实修弱误,家康睦悦日蒸蒸。
谢谢大家!
二零一六年五月二日
姚守朝宣读捐款名单
定洋公的儿子居亚和定洋公的证侄曾孙一起揭碑0
给列祖列宗行大礼
理事会人员和定洋公的后人合影留念
河南孟州西逯村姚氏家族
一:源流
据族谱记载,孟州西逯村姚氏一族,皆为先祖景新公之后人。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朝廷颁令大移民时,景新公举家携妇将雏,长途跋涉,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迁徙至此。始祖一家克勤克俭、拓土耕耘,养老恤幼,兴家立业,经数代繁衍发展,竟将一片古时荒野,发展为阡陌纵横、街道规整的村落。因该村距县城西十八华里处,村北有高耸的逯灵王坟茔,故村名为西逯村。景新公迁入至今已有六百一十多年了,传承了二十四世。村内现有姚姓人口一千四百多口,能够联系上的外迁族人有一千两百多口。
据我族人世代相传,我族系“恭、宽、新、民、会”五祖中“新”祖的后裔。经多方考证得知,景新公为陈征东大将军宣业后人,宣业公祖居江浙吴兴郡,后在河南陕州硖石县定居,姚氏家祠内悬挂数百年的“吴兴世家”匾额就是明证。自十四世铉公起,徙居山西洪洞县柳沟村。二十二世才公又迁居洛阳三山村。由于才公乐善好施,朝廷赐予寿官终身。才公生恭、宽、信、敏、惠五子,恭居洛阳、宽回陕州硖石县、信居津口(即黄河孟津渡口,位于现今孟津会盟镇花园村北边)、敏居巩县、惠居襄城。现知信公有八子,行次不详。景新公即信公八子之一。信公辅佐明朝建文帝,明季之乱时燕王灭了建文帝,信公惨烈遇难。老族谱记载,信公“八子逃匿”、“隐迁津口”,葬信公于津口南边的邙山北坡上。载公为守墓祭祀而居孟津花园镇,玘公“以岁荒迁油坊街”, 轩公因“幼习师河阳”而徙居孟州韩西村并改名姚迁。景新公回山西洪洞县投亲靠友,永乐元年赶上大移民,又奉旨迁河南,后来定居孟州西逯村。油坊街、花园镇在黄河南岸,西逯村、韩西村在河北岸,四门人相邻而居、隔河相望。我族家庙中原来挂有一块匾,上写“沿河居访”四个字,应该是祖爷们提醒后代在黄河两岸居住并寻访同族。另外四兄弟的去向,老谱中没有记载,家族中也没有传说。近几年,河南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姚学谋、姚勇、姚义宽等宗亲们广泛搜集研究族史资料,发现辉县姚屯村、获嘉北务村姚族,很可能是信祖另外四子的后裔。
二:族谱
乾隆年间,清朝举人、我族十二世世南公历时多年修成一套家谱,祠堂存总谱,十六门各有支谱。以后续修,都是依照这种体例。咸丰年间天赐公续修过,光绪年间镜波、丕显二公再次续修。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定时公又陆续对族谱
家庙现存的八扇屏的喷绘图
家庙的八扇屏是老族长姚泾州保存下来的。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入侵,天下大乱。时任族长姚泾州见祠堂的东西难保,就将八扇屏搬到自己家的棚上,保护起来。历经战乱、土改、文革等几次大的浩劫,老族长冒着极大的风险,特别是土改期间,姚泾州家曾经被扫地出门过,但八扇屏却静静地躺在老族长的棚上安然无恙,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祠堂重新开门时,(此时老族长已经离世)泾州之女才把八扇屏送回祠堂,重新与族人见面。八扇屏上画的是琴、棋、书、画、渔、牧、樵、耕等内容。
家庙现存的两付木制对联是族人定根老人保存下来的。1955年黄河发大水,孟县农场场部搬到姚氏家庙内办公,祠堂内的东西损失殆尽。两付木制对联散落在街 上,并流落到了西虢村。定根公费尽周折找了回来,并搬到自己家里妥善保管,才使得祠堂的宝贝得以幸免。这两副对联中:一副对联上书“传帝法绍帝统世系千秋昭虞史,谥文贞旌文献家声万古著唐朝”。另一副对联上书“为帝为王为卿相家留吴兴,迁峡迁洛(雒)迁平阳派衍河 朔”,横批是“吴兴世家”,文革前还有一块木制匾额上书“沿河居访”,在文 革时失落了。这些文字描绘了家族繁衍及迁徙的脉络,给后人寻根问祖提 供了有力的帮助。
孟州西逯村姚氏家庙简介
西逯村姚氏家庙位于河南省孟州市西逯村的最南边,紧临黄河滩边。该家庙初建于清朝早期,于乾隆四十六年开始扩建,五十四年落成,占地两亩。现有房屋22间、古石碑20余块,柏树22棵。门前是广场,南边有影壁,门口有建家庙时的古狮一对,门外有姚待献捐献大石狮子一对,街房、卷棚、过厅、上房各三间,厢房四间。东挎院有街房和上房各三间。
我家庙原来是建在我村正中的。据我族人世代相传: 清道光年间,黄河泛滥,我村南边千亩良田和数条街道先后被河水吞没。眼看家庙岌岌可危,族人惶恐,打听到治理黄河的官员叫姚祖同,就请到了此人,当他看到就家庙的环境后说道“我身为朝廷命官、吴兴后人,如果连家庙都保不住,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随下令在家庙前面筑石垻一座。家庙才免遭水患!
1948——1980这三十多年时间里,家庙内先是用作孟县农场的办公场所,大跃进期间是棉杆剥皮加工厂,文革前是民办中学的所在地,文革期间“531工程”十三分部又在里面办公多年。这些年,家庙遭到严重毁坏,内部设施被洗劫一空,门窗残缺不全,就连石碑也难以幸免!
文革前原有四棵大柏树,胸围丈余,高四五丈,拔地参天,使祠堂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村里给伐卖一空!文革后族人姚守祥又新栽了一茬,现在有的胸围已二尺有余!
公元一九八零年,家庙重新开门,姚开州被推举为族长,他带领族人对家庙进行了抢救式修复,从此我族人才又有了祭祀祖宗的场所。
家庙的东挎院原是十一世族志发公的私人宅院,因志发公无后,生前曾立下字据,百年后该宅院归家庙办义学的所用。因年久失修、多处漏雨,本世纪初十九世族人姚居凯(德木)捐资进行了翻修。
据族谱记载,孟州西逯村姚氏一族,皆为先祖景新公之后人。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朝廷颁令大移民时,景新公举家携妇将雏,长途跋涉,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迁徙至此。因该村距县城西十八华里处,村北有高耸的逯灵王坟茔,故村名为西逯村。景新公迁入至今已有六百有余,传承了二十四世。村内现有姚姓人口和外迁人总和已两千六百多口。
景新公为陈征东大将军宣业后人,宣业公祖居江浙吴兴郡,后在河南陕州硖石县定居,姚氏家祠内悬挂数百年的“吴兴世家”匾额为证。自十四世铉公起,徙居山西洪洞县柳沟村。二十二世才公又迁居洛阳三山村。才公生恭、宽、信、敏、惠五子,恭居洛阳、宽回陕州硖石县、信居孟津渡口、敏居巩县、惠居襄城。现知信公有八子,景新公即信公八子之一。信公辅佐明朝建文帝,因明季之乱惨烈遇难。信公葬于津口南边的邙山北坡上。信子载公为守墓祭祀而居孟津花园镇,玘公迁油坊街, 轩公居孟州韩西村并改名姚迁。景新公回山西洪洞县投亲靠友,正好赶上大移民,又奉旨在河南孟州西逯村定居。其余四兄弟去向不祥。
我门现在的辈字是:中、州、定、居、守、待、修、凝、敦、厚、树、基、慎、履、敬、承……。
联系人:姚居千(电话:15938103316)
信公二十世孙姚居千整理
2016年4月
孟州西逯村姚家外迁人员一览表
十世祖如瑚(约乾隆年间)的四子(洪周、洪征、洪会、洪滨)迁镇平县。
十世祖自缘祖(约乾隆年间)的三子(印论、印宽、印魁)迁邓州。
十世祖自强祖(约乾隆年间)的三子(本黄、本福、本玉)迁邓州南关西关。
十一世祖洪昌(约乾隆年间)迁石桥。
十一世祖洪亮(约乾隆年间)迁嵩县(家谱注:本是嵩县人)。
十一世祖万象(约乾隆年间)二子(廷臣、廷辅)迁山西。
十一世祖洪春(约乾隆年间)二子(礼臣、礼仁)迁西山。
十一世祖登义(约乾隆年间)二子(世衮、世轴)迁伊阳。
十一世祖尔禄(约乾隆年间)子宗舜迁鲁山。
十二世族现力(约乾隆年间)长子克仁迁孟津水泉头村。
十二世族现力(约乾隆年间)次子克义迁孟津韩窑院。
十二世族现力(约乾隆年间)三子克进迁孟津妯娌村。
十五世攀斗次子中好(约清末民初)迁淇县北乡小花店。长子凉州、次子景州。
十六世中长四子仙州解放前迁洛阳道北。子定团(宝成)。
十六世中琳次子喜州、三子锤州于光绪三年(1877年)迁灵宝县。
十六世中芳子凌州(约清末民初)迁陕西三元县东乡,子定焕。
十六世中清长子建远迁陕西省百鹤县。子乳名炮。
十六世中清四子建近迁陕西延安。
十七世藏州解放前迁山西太原市。子火德。
十六世中灿长子巡州、次子为州(约清末民初)迁陕西三元县。
十六世中盘子泰州(约清末民初)迁嵩县。
十七世建义子定兴、定志解放后定居湖南。
十七世贵州子定元解放前后迁安徽省硖邑县大程庄卧龙寺后。
十七世兴州子定田解放前后迁陕西泾阳县南关。子居诚,孙守平。
十七世琢州长子定谦次子定让解放前后迁睢州府王桥(也许是宁陵县的王桥村)。定谦生三子居峰、居岩、居昆;定让子居明、居亮。
十七世潭州次子定誉(乳名和尚)解放前民国三十一年逃荒到山东曹县青堌镇落户。配黄氏,生一子居鲁(又名抗美),女巧云。
十七世建权次子定佩迁宁夏银川市。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站长。长子居慧、次子居光、三子居荣。
十七世喜州三子定禄解放前迁陕西。
十七世扶州长子定境解放前迁陕西三元县城南曹渠寨,长子居祧、次子居礼、三子居社。
十七世花州子定生解放前后迁陕西三元县大成镇。
十七世同州子定涛解放前后迁陕西三元县。
十七世海州三子定生解放前后迁开封市。
十七世徽州子定元解放前后迁南召县李清店。配杨氏,生一子二女。子居三,女大丽、二丽。
十八世定悌子居汭、居济、居洁解放前迁济南。
十八世定陶子居清、居祯、居溱解放前后迁济南。
十八世定水子居更解放前后迁陕西黄陵县子守朝、改真。
十八世定苗子居忠解放后迁兰州。子守胜、守智、守刚。
十八世定祤子居易解放前迁陕西泾阳县枣园村。子守运、守争、守锡。
十八世定波子居村解放后迁陕西三原县渠岸乡大吉高支家堡。子守东(家乐)。
十八世定济长子居喜解放后迁宁夏灵武。子卫民、卫国。
十八世定济次子兴亚三子振亚解放后随父迁兰州市城关镇木塔巷。兴亚女亦丽;振亚女亦蕾。
十八世定存(锋)长子孟津(五一)、次子孟涛(黎明)、三子卫东解放后迁天津市。孟津女丽媛、孟涛子净辰、卫东女欣月。
十八世定勤子居海解放前迁淇县。子卫国。
十八世定位子居河解放前迁淇县。十八世定寿子居宸解放后任山西省常委、宣传部长,退休后在山西省太原市定居。子守宏(红卫)。
十八世定汉长子居恭解放前后迁西安。长子秦生、次子宝生。
十八世定汉次子居琦解放前后迁新疆洛浦县。子宝玉。
十八世定瑚子居贵解放前在外经商,落户到甘肃武都县。长子守仁、次子守仪。
十八世定敏长子居凤解放后在武汉任教,历任武汉新洲区一中校长、党委书记,新洲区党校副校长。长子守利在老家西逯村,次子守胜(文胜)、三子守新(武)都随居凤在武汉。
十八世定生长子西安次子平安解放前后迁陕西三原县大成镇。
十八世定鼎长子居温解放前后迁武汉汉口。子守本。
十八世定鼎次子居俭解放前后迁兰州市。子守恒(保恒)。
十八世定宽(定式)长子杰(1959年生),迁德阳市。一女雯文。
十八世定宽次子勇(1964年生),迁成都市。子相呈、女乃文。
十八世定香长子居崧解放前后迁山西介休县。子守玉。
十八世定选三子居山解放前后迁云南大理市下关。长子守立(立平)、次子小平。
十八世定邦四子居富解放前后迁宁夏西吉县。子守操。
十八世定朴四子居水解放前逃到江苏省邳县土山镇定居。
十八世定信次子居香解放前后迁陕西临潼。子守陕(全福)、守焦(焦福)、守亭(亭福)。
十八世定旨子居海(水朝)解放后随父定居焦作。子守扎。
十八世定然(金香)子居三解放前迁南召县李清店。
十九世居淮长子守华次子守刚解放后随父定居甘肃省华亭县马峡镇。守华子待仁(有为)、守刚子宏伟。
十九世居更长子守朝迁西安市。长子待军、次子待其。
十九世居朝长子守善迁银川市。长子待勇、次子待军。
二十世守仪长子待福解放后迁甘肃陇南市城关镇。子修理(畅宏)。
二十世守仪三子待全解放后迁乌鲁木齐市。随姑父姓王。
二十世守锡长子待麒次子待祥解放后迁陕西泾阳县。
长按三秒识别关注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展示家族的辉煌历史 助于激励子孙继往开来
自定义html广告位